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 正文

就业坚壁:如何在这里打破?

走基层·看大学生就业

2012年6月28日,全国高职院校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落幕,首次参加全国此项赛事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4名选手全线告捷,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创造了陕西选手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大赛舞台上披金挂银,写下人生最初的辉煌;而在坚壁重重的就业道路上,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就业坚壁:如何在这里打破?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周陈程 师驰

2012年春节刚过,爆竹的烟尘尚未完全散尽,就业马上就成了压在大学生头顶的一座大山,焦虑、迷茫、忧郁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的普遍心态。但是,走进渭水之滨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你却丝毫感受不到这种紧张气氛和躁动、不安的情绪—因为绝大部分毕业生早已“名花有主”了。

“截至2012年5月底,全院2822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达到95%。”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

你们的学生让我眼前一亮

这是2011年5月的一天,咸阳职院举行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军医大学刘喜文教授等专家应邀担任评委。

大赛分无菌操作技术、铺备用床、徒手心肺复苏和全能四个项目。赛场上,选手们仪容端庄,举止优雅,操作规范,动作娴熟,反应敏捷,处变不惊,怎么看也不像一名茅庐未出的“准护士”。

赛后点评时,刘喜文教授的眼睛有些湿润,她说:“今天,我是第一次来你们学院。比赛中,你们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让我眼前一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规医院的一些在职护士。”

有了这份出彩的表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率先向咸阳职院的学子伸出了热情的双臂。2010年,经院党委书记刘文理牵线搭桥,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计划在该院招聘8名护士,经过严格面试,所有报名应聘的学生竟被全部录用。到了2011年,他们再度招聘83名,所招人数占到了该院当年护士招聘计划的四分之一。

随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等多家省市知名医院接踵而来。

是什么让这些素以用人条件苛刻而著称的医界大腕对咸阳职院如此垂青?

答案不言自明。使咸阳职院从组建的第一天起,就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最根本的办学方略和学院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于是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率先“吹皱一池春水”,而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则成为驱动改革双轮的“三驾马车”。

2009年,与旬邑县人民政府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设畜牧兽医基地班,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县政府安排担任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员。2010年6月,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美的电子”、“美的制冷”、“美的数控”、“美的机电”四个冠名班,同时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按照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校、工学一体、教练融合”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模式。

从2011年起,“三驾马车”全面出击,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层次不断加深。这年4月,他们与中国电信咸阳分公司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开设了“电信班”,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该公司正式派遣制员工。同年9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开办“中心医院班”,首创办学入院模式。此后又先后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和联合办学协议。

2012年初,咸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咸阳职院牵头组建由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单位、职业培训机构等联合组成咸阳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全力推进一体合作办学。与此同时,他们的目光还漂洋过海,分别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海洋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签署了联合办学备忘录,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

办学理念的变革,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接带来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巨大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该院先后派出10多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荣获全国各类奖项30多个,全省奖项近50个。2011年,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统考中,该院医学系首届护理专业毕业生601人应考,573人顺利通过,通过率高达95.34%,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综合素质:职院学子的金字招牌

在咸阳职院的理念文化系统中,“厚德”被列为校训之首,其后才是“强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

围绕学生勤学成才、健康成长和优质就业三大目标,他们提出并着力构建起了以道德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文明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制度育人“十育人”为基本途径的全方位、多元化育人机制,力图发挥各种育人方法的复合效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他们积极推进党支部进班级、进公寓试点,在有条件的班级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初步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他们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班主任进驻学生公寓制度,半封闭管理制度,学生公寓清楼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高雅、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他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邀请贾平凹、梁衡、姜大源、聂嘉恩、邓泽民等大批著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举办专题报告和座谈交流;邀请知名企业家为学生授课,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大力支持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调查、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开展企业型社团活动,培育模拟公司,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011年11月11日,咸阳市建设银行职工马某在咸阳职院参加金融企业管理干部考试后,不慎将装有5000余元现金及银行卡、证件的钱包遗落考场。当晚,被该院电子信息系学生张青青捡到。次日早,张青青便把钱包交到学院有关部门,委托寻找失主。3天后,马某专程赶到学院,拿出几百元表示酬谢,被张青青婉言谢绝。事后,他才知道该生家境贫寒,全靠勤工俭学维持学业。

“咸阳职院的毕业生不但职业技能很强,而且综合素质很高,多才多艺、工作勤奋、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美的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郑学智说:“在我们集团,有咸阳职院毕业生近600人,目前绝大多数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65%以上已成为中层干部或技术骨干。”

在咸阳职院,各专业、各年级段均开设大学语文、艺术欣赏、书法、演讲与口才、礼仪等课程,每月都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如艺术节、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辩论会等和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才艺表演,著名作家高鸿主编的《新叶》文学期刊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荣获“中国内刊事业杰出贡献奖”。

“过硬的职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形成了咸阳职院学子的两大“金字招牌”,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扬波激浪、卓尔不凡。

2010年11月13日,学院首次举行毕业生招聘会,包括美的集团、奇瑞汽车、松下冷机、三星视界等跨国公司和国内国际500强企业在内的87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蜂拥而至。招聘会原计划提供就业岗位1650个,实际落实就业意向2226个。

2011年第二届毕业生招聘会,又有85家企业前来,其中世界500强就占了58%,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超实际毕业人数,达到4055个,一次性签约率达到68%。

不是梦想:免费上大学,入学定就业

2012年4月12日,海河两岸莺飞草长,渤海之滨春意渐浓。首届天津滨海高新区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洽谈会暨天津力神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签约授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央企控股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迄今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锂离子蓄电池专业生产企业,号称中国新能源企业联盟的盟主。2011年,该公司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一次性接纳顶岗实习学生100多人。本届洽谈会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该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和天津滨海高新区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协议,从当年开始,在学院设立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光电子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4个“力神”冠名班,所招学生学费由该公司全额负担,学生入学就可确定到该公司预就业。

由企业出资,定向培养人才,这在咸阳职院既不是首例,更不是最后一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迫切。据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张斌介绍,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而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在50%以上。技能劳动者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我国高级工以上包括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1%,而发达国家高技能劳动者比例一般为30%,存在较大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越来越重视高端技能人才的超前储备,为了铆足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办学实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由企业出资,为自己定向培养人才。

于是,早在2007年就和学院建立起就业合作关系的美的集团成为首开这一先河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10年,在合作中尝到甜头的他们不再满足于“赶集”式的招聘,而是提早下手,与学院签订定向培养人才协议,在学院开设“美的班”。根据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学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该集团就业。

“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满园春。”此后的两年中,3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踏着“美的”的足迹接踵而来,相继在学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各种形式的基地班、定向班、冠名班达30多个。单此一项,就解决了数千名学生的优质就业问题。

进入2012年以后,“美的模式”方兴未艾,“力神模式”又后发先至。2012年6月1日,被誉为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的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在学院开设“龙工班”,同时设立冠名奖助学金。仅仅10多天后,由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与学院达成“零学费”定向培养协议,开设“扬农瑞泰班”,学生三年学费共计1.65万元由公司全额承担,毕业后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正式员工。

“免费上大学,入学定就业”,这对于众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将不再是一份遥不可及的梦想!

日期:2013-05-22